从父女组合到独当一面 合肥05后少女把直播间当练功房唱响黄梅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20:30:00    

大皖新闻讯夜幕低垂,合肥罍街的霓虹渐次亮起。05后少女张乔子月手持话筒站在镜头前,一曲婉转清亮的黄梅戏选段刚起,直播间在线人数已悄然攀升至两千。镜头之外,父亲张志勇默默守在直播设备前,目光始终追随着女儿灵动的身影。这场看似寻常的户外直播,藏着一对父女十余年的坚守与蜕变——从街头唱流行的“阿勇子月”组合,到如今斩获全国大奖的黄梅戏新星与幕后守护者,他们用歌声穿越命运坎坷,更借由网络直播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从流行舞台到戏腔新篇

张志勇曾是合肥小有名气的驻场歌手,早在女儿三四岁时,便带着她穿梭于直播间与街头舞台。彼时的子月还是个怯生生的孩童,握着父亲的衣角小声跟唱,稚嫩的嗓音里已透着不容小觑的灵气。

张志勇早期表演照片

随着年岁渐长,子月的唱功日渐精进,而张志勇敏锐地发现,女儿的声线中藏着一种独特的韵致——那是更适合戏腔的清亮与婉转。巧合的是,子月此时正对着电视里的黄梅戏目不转睛,咿咿呀呀地模仿着黄梅戏独特的唱腔。

子月获奖的荣誉证书

2020年,子月如愿考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正式踏上黄梅戏的专业之路。天赋与热爱碰撞出惊人的火花,她的唱腔既有少女的清亮,又带着黄梅戏特有的缠绵婉转,身段台步更是透着超越年龄的稳当。2023年,在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子月技惊四座,摘得“小梅花金花”称号;同年,她又在首届全国艺术院校黄梅戏专业“明日之星”评选中拔得头筹,接连斩获的全国性大奖,让这个年轻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戏曲界的视野中。

直播间里的成长密码

“唱戏和唱歌一样,都得在舞台上磨。”张志勇对大皖新闻记者说的这句话,藏着他为女儿铺就的成长路径。2023年,他为子月开通直播账号,从此方寸屏幕成了她最特别的练功房。如今账号近两百条黄梅戏短视频里,既有《天仙配》的经典选段,也有融入现代编曲的创新演绎,16万粉丝的点赞与评论,构成了最鲜活的观众反馈。

子月在直播间

每天中午,子月雷打不动地坐在家中镜头前直播,水袖轻扬间完成从少女到戏中人的蜕变;傍晚暑气稍散,她便带着妆发奔赴罍街,将戏台搬到市井烟火里。路过的食客驻足聆听,直播间的弹幕实时滚动,“这段《孟姜女》比上次更有韵味了”“水袖动作越来越流畅”——这些细致的点评,成了子月精进技艺的标尺。张志勇说:“直播像面镜子,让她能立刻发现自己的不足。两年下来,她的唱腔稳定性、舞台表现力,进步快得惊人。”

命运淬炼的父女情深

熟悉他们的老合肥人,都记得“阿勇子月”组合那段艰难却温暖的过往。2010年左右,张志勇被确诊尿毒症,换肾手术的巨额费用压垮了这个家庭。那时子月攥着父亲的手走进步行街,用稚嫩的歌声为父亲筹医药费。寒冬里呵着白气唱歌,盛夏里汗水浸透演出服,父女俩的身影成了街头一道令人心疼的风景。好心人的零钱、直播间的打赏,不仅维系着治疗费用,更让子月在一次次演唱中练就了强大的心理素质。

子月和父亲正在直播

如今,刚从艺校毕业的子月站在人生新起点。张志勇最大的心愿,是女儿能进入专业黄梅戏剧团深造,“她眼里有光,心里有戏,这条路得让她踏实地走下去。”而子月的直播间里,依旧每天响起婉转的黄梅调,有时是传统经典,有时会加入流行元素的改编——就像这对父女的人生,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前行。

当古老的黄梅戏遇上年轻的直播间,当命运的坎坷化作前行的力量,子月的每一段唱腔里,都藏着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与一个父亲最深沉的守护。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实习生 赵椤锣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