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去年底,全球开发先进人工智能的竞争发生了重大转变。像DeepSeek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开源人工智能系统,其性能跻身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在人脑科技竞争的技术方面,中国也正在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而这并非偶然。

《纽约时报》截图
文章指出,过去十年里,中国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人工智能大国,这与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时所采用的策略如出一辙。中国还推动本国企业在高科技行业加强制造能力,此前这些行业依赖进口。这一举措已助力中国成为全球三分之一制成品的生产国,并成为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领军者。中国还将这种做法应用到发展先进AI系统的组成部分上,涵盖计算能力、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以及数据资源。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在美国,谷歌和Meta等公司已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硬件的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涉及数据中心、大容量服务器和半导体。为了集中国内的工程人才,中国还投资建设了一个实验室网络,为了把国内的工程学人才集中起来,中国政府还投资建设了一个实验室网络,国内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多在此进行,而且通常是与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大型科技企业合作。中国还引导银行和地方政府协同,催生出数百家初创企业。地方政府推动建立初创企业孵化器,不同城区还竞相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初创企业落户。

《纽约时报》截图
文章表示,中国企业正转向开源人工智能系统,视其为追赶硅谷竞争对手的最快途径。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发布了几款热门的开源系统。字节跳动去年在数据中心和其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了110亿美元,还公布了其部分技术构建的细节。本月,华为也发布了一款开源系统。就连此前盛赞封闭式人工智能产品“盈利潜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最近也发布了部分系统的开源版本。尽管OpenAI和谷歌对其封闭式人工智能系统的访问收取额外费用,但中国公开大模型的做法让世界各地的工程师更容易在其系统上进行开发。
尽管有观点认为,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会将美国竞争对手挡在全球市场之外,从而让它们有机会为新技术的使用方式制定标准。不过,中国的开源做法也许对全球更多工程师更有吸引力。毕竟开源是技术软实力的来源,“它相当于技术界的巨无霸”。
编译丨魏宇晨
签审丨魏 郁 邹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