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伟: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铺路搭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5:58:00    

清晨薄雾未散去,兴仁市巴铃镇大荒坪村的山道上已响起沉稳的脚步声。驻村第一书记熊明伟踏着露水,走向田间地头。四年时间,他用脚步丈量着全村8.65平方公里的山岭沟壑。

“我觉得我们组的水沟要修一下了,要不然一到雨季庄稼就遭殃。”

今年4月,大荒坪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中,半坡上组的农田排灌水渠问题是群众反映最多的。

该水渠涉及140余户村民的农田用水,因年久失修,多处破损堵塞,村民们对此忧心忡忡,迫切希望尽快修复水渠。为解决半坡上组农田排灌,驻村工作队多次实地查看,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向上争取农田排灌建设项目,计划在大荒坪村半坡上组修建排灌沟渠1200米。

“为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我向帮扶单位黔西南州中医院,提出了帮扶申请,由我们单位联系黔西南州水务局和兴仁市水务局申请利用兴仁市马家屯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结余资金,来新建巴铃镇大荒坪村排灌渠,目前项目已经在进场施工中。”熊明伟告诉记者。

据悉,新建的巴铃镇大荒坪村排灌渠项目于2025年6月动工,预计2025年9月底完工。项目完工投用后,将惠及群众140余户,为当地300余亩田地提供用水保障。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方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参与施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半坡上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而这四年的时间,熊明伟熊方奔走争取259.8万元资金,12.8公里产业路在田间延伸,惠及1676名群众。昔日泥泞难行的骆马山、半坡危路,在4.3万元资金改造后焕然一新。

如今150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稳粮仓;150亩高粱、150亩竹荪、850亩烤烟生姜在客商引进下破土生金。800亩皇竹草随风摇曳,850头金州小黄牛茁壮成长。当400头肉牛出栏,350万元盈利真金白银落入村民口袋。村民万泽画感慨道:“生产路、新沟渠,都是熊书记为我们‘跑’来的盼头!”

产业落地,就业花开。400人次村民实现就近就业,退伍军人王议广在村支“两委”帮扶下成功创业:“如今在汽车行业闯出了自己的路。”家门口的饭碗,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为改善村寨人居环境治理和加强村寨文化建设,熊明伟提出精准问需要法、合力攻坚法、长效赋能法“三做法”,利用积分制、红黑榜、项目利益导向等机制线上线下动员群众参与,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增强村民幸福感、满意度。

在熊明伟密密麻麻的日记里,记录着400户村民的冷暖喜忧。145户脱贫户617名乡亲,一本本笔记,上万张照片,是“把群众问题当自己的问题”的初心见证。

今年六月,熊明伟荣获“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的荣誉。面对新征程,他再次主动请缨留任。在村民万泽画“特别高兴”的期盼声中,熊明伟目光坚定:“看到家园变美、乡亲变富,一切付出都值得。未来两年,我将继续与大家携手,把乡村建得更美,让生活更甜!”

山风拂过青翠的皇竹草,新修的产业路上车声欢畅。熊明伟以双脚丈量初心,用汗水浇灌热土,在黔西南的群山间,一个村庄的蜕变故事正随他的脚步绵延书写——那被鞋底亲吻过的土地,终将生长出无尽的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