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敢骑到骑着能跳绳 孩子们直呼“值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7:03:00    

东湖校区的学生们在校园里练习骑独轮车。本报记者 张帆 摄

“注意重心,惯性滑行,保持动态平衡……”在沈师二校教育集团东湖校区的操场上,数十辆独轮车划出银色弧线,学生们双臂如雁翼舒展,在老师赵百强的口令下,不断变换队列骑行。转圈骑行、穿越骑行、绕桩骑行……沉浸于运动中的学生们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风景。

从零起步

扶出赛场上的“风火轮”

2022年,校长熊伟将独轮车作为学生特色课程引入时,却遇到了“教什么”“谁来教“的困境。项目启动之初,全校仅有50辆入门级独轮车,学校没有专业教练团队。

“那真是一步步摸索着前行。”校体育组组长赵百强回忆道,他先自己上网看一些教学视频,在不断尝试与摔倒中,反复揣摩动作与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掌握不好动作就一点一点抠细节;怕摔就一路小跑跟在身后保护……可以说,学校里每一个会骑独轮车的学生都是赵百强扶出来的。

如今,全校拥有800多辆独轮车,涵盖各类难度车型,超过70%的学生已熟练掌握骑行技巧。而且他们不仅会骑,还会原地转圈,甚至一边骑着独轮车一边打篮球、跳绳。同样,老师和孩子们付出的辛苦也没有白费。2023年,在鹤岗七省独轮车邀请赛中,东湖校区斩获25金8银10铜,获得团体第一名;2024年的全国独轮车邀请赛中,学校勇夺45金23银14铜、团体技巧第一名、双人技巧第一名……

平衡练就专注力

“我能行”滋养少年心

四年级的王艺铎练习独轮车已有两年时间。“刚开始学的时候挑战不小,特别是在掌握平衡方面,难度挺大,但学会了就会觉得很有趣,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项运动。”王艺铎说。这种从“不可能”到“我能行”的真实成长,在独轮车课堂里不断被复制和放大。

更为深远的变化则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每天清晨七点半与午休时间,校内专属独轮车训练区总是欢快喧腾。“我觉得学习也更专注了,”五年级的刘映希分享说,“在车上保持平衡需要全神贯注,这个习惯让我在数学难题前不会慌乱。”

远离“眼镜”“小肚腩”

家长全力支持

独轮车带来的改变绝不仅停留在掌握了一项技能。熊伟校长介绍,独轮车运动作为一种高效的全身性低冲击有氧运动,如果长期规律参与,对于保持健康体脂率、减缓近视加深都有益处。“相比课程开展前,学校“小眼镜”比例有明显回落,“小胖墩儿”的比例也有所降低。”提到这些,他的眼中满是欣慰。

“孩子们在练习这项运动后的改变让家长很欣喜,他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完全支持,也成为我们坚持推广的重要力量。”熊校长说,许多家长不仅从“担忧者”变成了“支持者”,更是主动为孩子添置了两三辆独轮车,鼓励孩子在课后和假期继续练习。

当初一个个“扶”出来的娃娃,如今成了赛场上的冠军,成了校园里风一样的少年。看看他们更灵活的身影、更专注的眼神,再看看越来越少的小眼镜和小胖墩。这独轮车的故事,在东湖校区还远远没“骑”到头儿!

本报记者 张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