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持续推动信用监管赋能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7:10:00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0日讯 昨天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人员介绍了临沂市信用监管赋能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临沂市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落实临沂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信用环境。2023年和2024年,临沂市信用监管工作先后荣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并连续两年荣获人社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表彰的“全国专项执法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称号,被表彰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先进集体。注重工作创新,社会共治试点经验做法在第三届社会共治大会上荣获政府类“全国十大典型案例”。直播带货信用监管试点经验做法荣获国家发改委、新华通讯社举办的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临沂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着力完善监管制度,拓宽监管路径,强化部门协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夯实联合基础。将36个部门的130个监管领域、335个监管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抽查范围,精简检查频次,变分散检查为联合检查。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以及社会组织、事业单位、项目等检查对象入库150余万个,监管执法人员入库1.7万余名。二是深化统筹协同,增强监管合力。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安排,集中发起任务,分阶段实施。2024年,共组织双随机抽查4.6万户次,其中部门联合抽查3.3万户次,占比达到72%,比2023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强化工作创新,提升监管效能。坚持把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在刀刃上,发挥现有监管资源最大效能,深化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融合应用,2024年,全市共发起、完成抽查任务1032项,信用风险分类应用率达到100%。抽查总量中A类信用优秀的检查对象占比降低到1.7% ,B类占比24.2%、C类占比27.1%,D类占比47.0%。探索无感监管,在“双随机、一公开”等抽查检查中,对974户次经营主体开展非现场检查,实现无感监管和零打扰。对599户经营主体在住所(经营场所)监管、公示信息抽查中予以容错纠正修改。

全面提升信用修复效能。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信用赋能经营主体发展,围绕提升经营异常名录修复效能,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极简的材料、多元的渠道、全程的服务,全面提升修复便利度、企业满意度。去年5月份优化提速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经营异常名录修复业务量同比增长130%,平均办理时限缩短到2个工作日以内。创新经验做法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并被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系统推广。一是修复材料“极简化”,提升办理“便利度”。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由原来的3份整合简化为1个表格,经营主体只需要填报“一张纸”即可申请办理。二是修复渠道“多元化”,提升企业“满意度”。积极推行“零跑腿”线上修复,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办理修复,材料齐全合规的全程网上办理,线上修复当日办结率达到80%以上。对经营主体现场申请修复的,实行局、所首问负责制,审批流程通过系统内部流转,让企业少跑路。三是修复服务“全程化”,提升柔性“有温度”。向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发送5.7万条修复提醒短信,对185户经营主体先修复、后核实,对289户缺少非关键性修复材料的经营主体容缺受理。落实轻微不罚,罚办分离。公开行风投诉举报电话,发现执法人员存在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严肃处理。

高效落实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为进一步减少企业数据填报“多头报送”,优化营商环境,临沂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到省政府批复的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试点,推动市场监管、税务、统计、人社、商务、海关等年报报表“多报合一”,实现企业数据“一次填报、数据共享、结果共用”,用数据跑腿替代企业跑路,以数据共享避免多头填报、有效提升企业数据填报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活力。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临沂)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设立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办事指南,制作流程图、常见问题解答、操作指南等供公众查阅。优化填报服务。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小程序、“临沂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等中增加申报模块,支持企业“掌上年报”,提升企业数据填报便利化水平。

闪电新闻记者 马世超 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