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随着同程旅行集团迈入“千亿俱乐部”,苏州千亿民企的数量达到7家。
日前,备受瞩目的“2025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正式发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展现了“最强地级市”苏州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
苏州的“千亿级企业群”只是全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7.3%,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 5月份,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企业平均增速快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72.3%……2025年以来,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广大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以爱拼会赢的劲头奋勇向前。
7家千亿民企的苏州样本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个“苏州企业家日”上,公布了最新的“2025苏州民营企业100强”名单。其中,有7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亿元。
从榜单来看,恒力集团以8715.21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榜首;盛虹控股集团2024年实现营收5656.23亿元,位列第二;沙钢集团营收2706.49亿元,排名第三;亨通集团、永卓控股、协鑫集团年营收均超千亿元,分列第四、第五、第六。排名第七的同程旅行集团为今年新晋的千亿级企业。千亿级企业之外,有4家企业营收总额在500亿元—1000亿元之间,13家在300亿元—500亿元之间,18家在100亿元—300亿元之间。
据了解,本次榜单营业收入入围门槛为33.23亿元,入围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达37457.36亿元,较上年增长6.82%,户均实现营业收入374.57亿元;拥有资产总额25880.71亿元,同比增长4.04%,户均资产规模258.81亿元;全年共缴纳税收907.14亿元,户均缴税9.07亿元;企业员工总数为81.88万人,户均企业用工8188人。
从行业分布看,上榜企业覆盖石油加工、电子制造、黑色金属冶炼、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苏州民营经济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制造业企业达65家,凸显了苏州作为制造业强市的底蕴。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则体现了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
被誉为“最强地级市”的江苏苏州,民营经济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税收贡献占比超60%,吸纳城镇劳动就业占比达8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占比超85%,企业数量占比达90%以上。
植根于这片丰沃的土壤,苏州民营企业敢闯敢试,25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双双位居江苏第一。此外,2024年江苏入选世界500强的3家民营企业,全部来自苏州,即本次榜单的前三甲。
苏州为何能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
近年来,苏州持续擦亮“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头雁”带领“群雁”飞。2024年,全市民营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批批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是苏州得到国内外企业广泛认可的真实写照。
在营商环境狠下功夫的苏州,已经成为资本布局长三角、布局中国的首选地之一,先后被世界银行、《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不断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企业,不止来自苏州。
据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已达97家,与2019年的56家相比,五年间扩容高达73%。其中,腾讯、阿里等领军企业持续领跑;制造业占比从五年前的54%提升至66.4%;而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新势力”企业也加速跻身第一梯队,2024年新增14家。
千亿级企业的崛起,背后是民营经济创新体系的深层变革。
新时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全国民营企业共5650.08万家。2024年,新增民营企业737.31万家,同比增长15%。
尤其在创新领域,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抢占前沿科技高地。如华为、小米、杭州“六小龙”等众多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行业创新的领军者。同时,民营企业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组合拳”的精准滴灌。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持续完善,资金支持、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等方面的积极举措逐步落地。
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再次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实施,一系列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向民营企业持续释放出一连串增信心、稳预期、促发展的积极信号。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也印证着民营经济持续迸发的发展活力: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7%;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2025年前两个季度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均高于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
“闯”字开路、“创”字为帆,中国民营企业用创新基因重塑产业形态,以品质服务赢得市场认可。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坚到生产线上的智能改造,从跨境电商的海外拓荒到绿色工厂的低碳实践,众多民企不断攀高向新的探索实践,正汇聚成中国经济稳中向强的澎湃动能。
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