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让乡货变香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8:18:00    

蔡智超在综艺节目上介绍家乡雷州。受访者供图

热闹的曲街。

施东扬 摄

美丽庭院。何盈 摄

人气主播借助网络平台直播带货。陈文 摄

“房车候鸟”在处井村其乐融融。陈文 摄

日前,广东创新性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实施“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通过“媒体+”模式推动生产与消费对接、乡村与城市连接,为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提供核心支撑。

这一方案的出台,犹如为雷州乡村振兴点亮了璀璨的引航明灯。一场以“媒体+”为引擎,驱动“百千万工程”加速前行的变革正在雷州大地蓬勃兴起。

●陈文

媒体+产业 擦亮农产品的“金漆招牌”

广东盛产水果,各地品种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但只有一个地方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芒果之乡”,那便是位于雷州的覃斗镇。

由于雷州当地先进种植芒果经验与独特气候资源,成了当地芒果的品质保障。覃斗芒果种类丰富,包括台农1号、蛋芒、红象牙9号等芒果品种,具有香味浓、汁水多、核小肉厚、果肉嫩滑、纤维少、糖分高等特点,在2005年就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酒好也要勤吆喝。自2020年起,雷州每年举办覃斗芒果文化节或以覃斗芒果产业为主的推广活动,以“媒体+”创新模式为支点,撬动特色农业、文化创意与电商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了覃斗芒果这个“金漆招牌”。

在文化节期间,“覃斗芒果”的话题曾在微博冲上热搜,短短2个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00万;广州地铁以“雷州覃斗乐园芒游记”为主题打造的专列发车,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最后10斤!宝宝们只剩下最后10斤,要买的话就赶紧点下方小黄车哈!”在覃斗芒果文化节活动现场不仅有官方媒体进行实时直播,还有人气主播借助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带货,以订单带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从带货到“带链”。

覃斗芒果文化节现场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外地游客,还吸引了一批商客慕名前来收购芒果,成为了最“芒”的现场。“覃斗芒果因味道好、品质佳,受到市场的欢迎。”“我们和覃斗芒果就像有一个约定,一年一赴约。”来自杭州的芒果收购商陈永德对覃斗芒果情有独钟,每年都会和合作伙伴到覃斗芒果种植基地考察,选好品相后和果农签下订单。

“实践证明,媒体不是旁观者,而是乡村产业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覃斗镇芒果协会会长刘定坦言,自从文化节举办以来,覃斗芒果单价也从过去3元一路涨到今年的20多元。

一业兴,百业旺。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媒体+”。雷州覃斗芒果文化节成为“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通过政府引导搭台、媒体牵头发力、行业广泛参与,提升雷州农旅产业知名度,打响覃斗芒果文化品牌,聚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

媒体+文化 媒体麦克风让“好事发声”

媒体并不仅仅只是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也可以是讲好雷州文化的推动者。今年3月,央视金牌栏目“走遍中国”专题片《古城新颜——湛江》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生动介绍了雷州半岛的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和传承创新,镜头聚焦雷州曲街建筑群、邦塘村、雷州窑、雷州石狗等元素先后出镜,受到广大观众、网友关注和好评。

雷剧的高亢激昂、石狗的神秘传说、曲街的焕新故事……在该专题片中,伴随着雷州半岛的秀美风光和丰富多彩人文镜头,央视主播介绍着雷祖祠的神秘、三元塔的威严、曲街骑楼的活化,邦塘村古村的韵味,这些古迹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湛江的沧桑岁月。文脉镶嵌在古老的遗存之中,也藏在鲜活的市井生活中。

以曲街为例,它不同于江南水乡常见的粉墙黛瓦,两旁明清时期遗留的骑楼吸足眼球。近年来,曲街改造项目启动,政府采取“还原+融入”式打造,不仅修复了缺失的建筑,还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融入新兴业态。

“对于这些珍贵的名城古街,保护不仅意味着原始的保护,而且要融入现代生活。我们要通过老城改造,让本地人也爱上古街、走进古街,体验其中历史留下的痕迹,感受那种时光岁月的变迁。”示范段改造项目负责人吴道军介绍道。

来雷州,见一面!无论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和国庆等假期,曲街都是游客必去的打卡点。

“三元塔亮灯秀夜装”“国庆来感受古韵雷州吧”等话题不断冲上各平台“热搜榜”,曲街换“新装”、非遗打铁花等短视频刷屏“朋友圈”、知名网络大V推介雷州宝藏旅游线路……全市假日旅游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接待人数、旅游花费等主要指标均创下新高。

好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媒体“整活儿”。据了解,为进一步推介宣传好雷州,聚焦亮点特色,助推雷州文旅“出圈”又“出彩”,雷州市委宣传部提前谋划,邀请了120多家媒体对雷州文旅展开立体宣传。在第四届《中国文化百强县》评选活动中,雷州成为广东省此次入选的三个县(市)之一,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上榜的县(市)。

媒体+和美 美丽乡村“接力晒”

干净的农家小院花团锦簇,规范化的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村内处处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墙绘……八月的雷州大地,绿意盎然的生态田园、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洋溢着昂扬精气神的村民,都在述说着雷州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故事。

近年来,雷州坚定航向,开足马力,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个个昔日藏于深闺不为人知的小村庄,正在更加宜业宜居宜游。

日前,由湛江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网聚正能量,赋能百千万——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雷州。在连续两天的活动中,记者随中央、省、市媒体代表,网络名人、直播带货挑战赛选手、航拍大V等40余名采风组成员,一起感受雷州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和“百千万工程”成果。

采风组走进乌石天成台,赤脚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感受拂面海风。“这海水温润清澈,果然是‘北部湾畔蓬莱岛’!”网络推荐官刘蕊赞叹道。这里拥有被誉为“世界一流”的70公里洁白沙滩,富含矿物质的温泉和附近海底珊瑚礁群更增添魅力。

在茂德公大观,采风组感受了足荣村的变化。曾经,足荣村还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如今蝶变为雷州半岛的乡村振兴排头兵。沿着石材、瓦罐、轮胎等变废为宝建设的2公里特色石篱路,走进村内的茂德公大观园,可以体验到手作博物馆、牵手广场、微农场、酱工坊、食工坊、红网餐厅、天工院、诗歌与人国际雕塑园等10余个体验空间,汇聚了雷州建筑、饮食、手作文化、乡土文化等人文内容,村中各个景点串珠成链,成为雷州文旅发展的“新高地”。

目前,仅茂德公大观园年接待人数就已超过10万人次,门票收入将近180万元,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

■一线实践

处井村迎“房车潮”

雷州沈塘镇处井村,一座位于雷州半岛一隅的小村庄。春节假期,来村里驻留的房车最多时达到400多辆。

从过去“藏在深闺”到现在引来一波波的“房车潮”,背后的出圈密码是什么?

今年以来,社交平台上多个旅行主题短视频账号不约而同分享起雷州市沈塘镇处井村迎来“房车旅居”热潮、游客村民共度新春的景象,赢得众多网友纷纷“点赞”。处井村巧妙抓握时代机遇,村干部率先在当地通过媒体诚邀四方房车游客前来做客,免费为他们提供停车位、水电及各种生活服务,全国各地房车游客纷至沓来,引发社会关注。

此外,该村积极构建乡村旅游服务机制,以文塑旅,成功打造“网红房车村”,开启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人物

广东省乡村休闲推荐官、短视频账号“阿超乡游记”主理人蔡智超

雷州青年把家乡搬上央视

“大家好!我叫阿超,来自雷州。”这是蔡智超每次主持节目的开场白。

蔡智超——短视频账号“阿超乡游记”主理人,“广东省乡村休闲推荐官”,他在2年多时间制作了上百条宣传家乡的短视频,他策划拍摄的《这才是雷州》短视频在各新媒体平台拥有百万级的曝光量,用青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阿超上百条的短视频里,家乡雷州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久违的温暖——视频里有故土的味道,还有人和人最近的距离。

阿超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知名栏目《大地讲堂》节目组一起走进家乡雷州,在去年6月,央视展示了当地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