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不断传承,桃庄河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内乡 如汩汩清泉泽被这方厚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1:04:00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赵江波

烈日骄阳中,老龙潭灌区、打磨岗灌区等水利设施为焦渴的土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冽的“甘霖”,设施完善、精准高效的水利设施为农业稳产丰产保驾护航,助推内乡朝着“农牧大县”建设目标踔厉奋进。目前,内乡县的水利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荣誉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水利人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身影,是桃庄河精神在内乡新时代水利事业中绽放的绚丽之花。

三代传承,桃庄河精神持续激励后世

今年以来,内乡县组织成立了桃庄河精神宣讲团,在全县单位进行集体宣讲。其中,原桃庄河村党支部书记、桃庄河精神引领人李士兴的孙子李杰也是宣讲团的一员。

他以《血脉传承守初心》为题,回忆了爷爷带领村民在艰难中奋起,在斗争中前进的动人历程。在爷爷的感召下,怀揣一颗赤诚初心,扎根农田一线,俯首水利建设事业,将桃庄河精神持续传承下去。

从1956年开始,李士兴同志带领群众开山、挖渠、治水、造地,先后打通7座山,建造了8个林场,修建了3座水库,开凿了15公里的盘山天渠,并在干河滩上闸起18道石坝,建成了1500余亩人造平原,彻底解决祖祖辈辈吃水困难和耕地灌溉的难题,实现了桃庄河人不再缺水缺粮的目标。

治理后的桃庄河 张宁摄

桃庄河干渠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只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桃庄河精神是镌刻于内乡人心中的精神圭臬,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李杰的父亲李华玉,同样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受爷爷带领乡亲兴建林场的影响,父亲高中毕业虽未能参加高考,却毅然选择成为林业员,一干就是十多年,足迹踏遍内乡县的大小林场。

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带着浓浓的水利情结和对桃庄河精神的崇敬,李杰选择进入工作繁重、需常年野外作业的机井队工作。坐着拖拉机颠簸在乡间的土路,在帐篷里听钻机“轰隆”作响……李杰明白:艰苦奋斗就是水利人的必修课,也是对桃庄河精神的诠释。

2022年,李杰接过内乡老龙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重任,在他眼中,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爷爷当年‘赤膊抡大锤’的画面,不时在眼前浮现仿佛在无声地激励着我。”李杰在宣讲中讲道,“从爷爷手中的钢钎,到我手中的设计图,时代在变,工具在变,但‘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桃庄河精神,始终未曾改变,它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更是新时代水利人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22年矢志坚守,穷山沟变成米粮川

当年,面对技术难题,桃庄河群众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改造自然,以科学信念指引奋斗方向,学习农业生产规律和水利建设知识,创造性提出“盘山修渠、分层灌溉”的方案,用科学测算替代经验判断,用22年的矢志坚守,让穷山沟变成了米粮川。

李杰所在的老龙潭灌区于1957年开工建设,比闻名于世的“红旗渠”还早了两年。当时,内乡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靠着铁锹、拉车、大镐、挑子施工,吊在百米悬崖上修渠,像“蚂蚁啃磨盘”一样啃出一条大渠。

老龙潭灌区由于建设年代早、运行时间长,渠道淤积渗漏、建筑物老化失修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灌区功能效益的发挥。

2023年至今,老龙潭灌区实施干支渠防渗衬砌、清淤疏浚、铺设灌溉管道、改造渠系建筑物等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渠系不通、渠道渗漏、渠系建筑物损坏等问题。

如今,渠道管理设施相继完善,渠道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设备投入使用,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幅提升,与沿线丹水河、螺蛳河实现水系联通,灌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节约水资源、保证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

桃庄河精神如清泉,持续润泽丰收热土

在桃庄河精神的指引下,内乡水利事业绽放出璀璨的华章。全国深化农业水权改革试点县、河南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的金字招牌,都印证着内乡水利工作的创新突破。

其中,打磨岗灌区更是在智慧水利建设的赛道上一路领跑,接连入选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河南省数字孪生灌区试点、河南省水权改革试点,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推进数字孪生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逐步实现灌区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为全国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打磨岗灌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平台实现了对灌区物理实体的全面数字化映射和智能模拟,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了更加直观、便捷的管理手段。同时,平台还能够对灌区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在标准化管理方面,打磨岗灌区荣膺河南省一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太山庙灌区斩获二级殊荣,老龙潭灌区也跻身三级标准化管理工程行列,构建起层次分明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内乡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无数水利人的心血和汗水,最终凭借其卓越品质,捧回“河南省水利优质工程”奖杯,让曾经污浊的河流重现清澈,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来源:《 河南商报 》( 2025年08月27日 第 A09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