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暨2025全国桑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主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加工所”)承办。大会致力于推动桑树产业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促进桑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助力桑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强国建设。全国蚕桑研究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共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军辉作了题为《云杉体胚发育分子调控》的专题报告,系统解析了云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核心技术体系,并结合林草科技创新前沿趋势,为桑树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思路。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何宁佳教授作了题为《现代桑树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专题报告,从桑树学科发展的前世、目标、今生和未来,为桑树学科未来的发展和任务指明了方向。省农科院加工所所长徐玉娟研究员作了题为《桑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全产业链创新实践》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加工所在桑果品种选育和保鲜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中国蚕学会监事长廖森泰研究员作了题为《现代桑基鱼塘中的桑树产业》的专题报告,围绕传统桑基鱼塘的现代化转型,系统阐述了桑树产业在技术创新、生态循环、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核心内容。
与会人员还前往花都区蚕桑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参观了桑树种质资源圃及蚕桑科技馆。在桑树种质资源圃中,省农科院加工所还进行了育成的果桑多元化应用新品种展示,新品种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何秀古表示,该院作为华南蚕桑产业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始终以“国之大者”的担当深耕产业一线,以开放姿态,与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共建共享种质资源库、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共育产业领军人才,让古老的桑树产业焕发时代光彩。

据介绍,省农科院加工所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就开展了桑树资源收集保存及桑树育种研究工作,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
近年来,该所在多元化导向的桑树产业创新领域有三大亮点:
一是在桑树种质资源创新方面,保育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桑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达1600余份,创制出蚕用、果用、菜用、茶用、药用、饲用、生态用等多元化桑树新品种近40个;
二是在桑树多元化利用技术方面,突破了桑树周年挂果新技术,发明了桑叶桑椹降血糖保健食品、高香型桑叶茶、营养型桑叶菜等50余项专利技术,为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搭建了坚实的技术堡垒;
三是在桑树产业化发展方面,在种桑养蚕的传统生产方式中,拓展了桑树的食药用、饲料用和生态用等新用途,实现了种桑养蚕与种桑养人、种桑养畜、种桑养地并举的多元化生产方式,率先搭建了“优质品种-绿色栽培-精准加工-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技术体系,孵化了“宝桑园”系列的中小企业,创新引领了基塘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桑园亩产综合效益提升三成以上。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粤椹大10”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占全国果桑种植面积80%,自主研发的桑果系列加工技术带动全国果桑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承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邹文平
(选育品种产业支撑情况简介详见附件)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