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糖尿病管理 2025内分泌代谢疾病前沿进展学术会议在杭召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7:22:00    

近日,2025内分泌代谢疾病前沿进展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国内外专家共同围绕集成式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iCGM技术这一代表国际高标准和高精准度血糖监测技术与应用对糖尿病管理的长期获益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统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4亿,居世界第一,预计2045将增加到1.74亿。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可导致失明、肾衰竭,还会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1.5-2.5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不仅面临血糖升高的风险,还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早期不做好血糖控制,后续出现器官损伤往往不可逆转,因此控糖绝不能掉以轻心。”

近年来,糖尿病领域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出现推动了糖尿病治疗理念的变革。在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之一的血糖监测领域,从传统的指尖采血到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血糖监测技术亦在长足进步。2024年11月,瞬感2代集成式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亮相第七届进博会,官宣正式进入中国。

满足iCGM标准的产品可以与其他开放通信协议连接的医疗器械集成,如用于手动控制或与自动胰岛素给药系统连用,从而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该标准对葡萄糖监测的11项性能指标有着严格要求,包括覆盖全血糖区间的读数准确性,传感器整个使用周期的稳定性,且必须满足包含儿童佩戴者的测量数据等多项要求,代表了血糖监测的国际金标准。

与会国际糖尿病专家Tadej Battellino教授和Rimei Nishimura教授分享了以雅培瞬感2代为代表的iCGM的应用经验和临床价值,指出该技术在低血糖、正常血糖、高血糖区间均能满足较高的准确性要求。

纪立农教授强调:“糖尿病作为慢性病,血糖管理需要贯穿患者院内治疗和院外生活的全周期。无论是住院门诊期间的规范治疗,还是出院后的居家监测,都需要坚持长期科学管理。满足iCGM标准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符合国际最高准确性标准,为长期监测提供更精准更稳定的工具。CGM的使用与降低HbA1c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提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减少急性并发症相关,CGM所提供详尽的血糖波动数据能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的实现血糖的良好管理。去年国家药监局新增iCGM分类并制定标准,对我国CGM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持续精准监测,充分地临床获益,才能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在住院病人中,糖尿病患者分布广泛,因此与会专家呼吁建立全院协作机制,多科室联动可确保所有患者获得一致的高水平血糖管理,实现“同病同院同治”。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表示:“肥胖是糖尿病的常见伴随症状,我国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对于这部分人群,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科学减重对于控制血糖尤为重要。因此,制定血糖目标,采用先进的iCGM技术实现动态管理,配合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干预进行体重管理和维持血糖平稳,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控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