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31日,澳门元老级剧团“晓角话剧研进社”经典保留剧目《二月廿九》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连演三场。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之一,《二月廿九》聚焦空巢老人,为羊城观众讲述一段“笑着笑着就湿了眼眶”的温情故事。

演出海报
一部历演已32年的经典之作
1993年,澳门编剧作家李宇樑偶然听到一则简短新闻——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直到多日后才被发现。这则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消息,在他心中埋下了创作的种子。随后,他融入巧妙悬念,打造话剧作品《二月廿九》,以轻喜剧的方式来讲述一位空巢老人的故事。
对此,他解释:“越是沉重的题材,越要用轻松的手法去表现,才更容易打开观众的内心。”

《二月廿九》剧照
剧名“二月廿九”取自剧中老太太的生日日期,同时也隐喻着“一个人到了80岁之后,他的日子像2月29日一样是多余的、赚回来的”。
该剧作为李宇樑的早期代表作之一,1993年首演便拿下香港戏剧汇演最佳剧本奖,1994年又获澳门戏剧汇演最佳剧本奖,此后还登上华文戏剧节舞台,斩获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
今年,李宇樑还斩获中国戏剧最高奖——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

《二月廿九》剧照
《二月廿九》能历演32年而不衰,其奥秘在哪?“有一些题材它是跨地域、跨时代的,《二月廿九》就是这类题材。”
李宇樑表示:“这部剧不仅仅是讲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更是讲一个人该怎么面对老去。这是每个人迟早都会遇到的议题。所以无论32年前还是32年后,每个观众看,都会觉得跟自己有关系。”
女主独角戏演出近八十分钟
客厅中的旧藤椅、墙上挂着的老照片、桌上摆放的搪瓷杯、老式卡带收音机……舞台上的布景,把观众迅速带入一个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场景。
在此场景中,这部独角戏的主演源汶仪,一个人演足近八十分钟,最令观众难忘。从该剧目诞生之初,源汶仪便担任台上独角戏女主角,全程无休场,却能在老奶奶、丈夫、子女等多个角色间无缝切换。

源汶仪说:“演这个角色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有好的体力,但我演得非常过瘾。”现实中,源汶仪是一名资深护士,数十年的医护经历让她见过太多人情冷暖,也积累了海量生活素材。
她将这份对生活的观察与温柔,融入到老奶奶的角色中——乐观时让人捧腹,倔强时让人会心,偶尔的“毒舌”又透着可爱,每个神态、每句台词都真实得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长辈,用精湛演技征服了无数观众。

“每次回到舞台,就像回到自己另一个家,这部剧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回顾演出这部戏的32年,源汶仪说,自己跟着角色一起成长、变老。岁月的变化让她更能共情老婆婆的处境,也会时时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多关心父母。
艺术节促进澳门与内地交流
《二月廿九》是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唯一一部澳门参演剧目,为大湾区观众展示了澳门戏剧的独特视觉和魅力。
此前,《二月廿九》已在深圳、珠海、苏州和武汉等内地城市演出,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制作经理杨彬表示,近年来大湾区频繁的文化交流,让“晓角”有更多机会与内地观众见面。“在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媒体曝光。”杨彬说,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这一平台,让更多人关注粤语戏剧,关注澳门戏剧作品。
“希望我们的演出,让更多观众了解到澳门不仅有娱乐场,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戏剧创作。”澳门编剧作家李宇樑也表示,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大湾区各城市可以互相沟通、了解彼此的文化。
文 | 记者 黄宙辉
图 | 演出方提供
编辑:杨浩贤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