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修治国 内蒙古台记者王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横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北部的大青山曾因过度开采而扬尘漫天,经过十多年的生态治理,青城人民又看到了久违的青翠。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故乡山水》,10日推出:《山川不语,青绿作答》。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马海波和同事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马海波是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石头沟管理站的一名护林员,风雨里巡山19个春秋,他眼看着一棵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马海波:你看这些小的油松,都是大的油松落下来小籽以后长起来的,过个两三年,它自然而然就起来了,这就是咱们自然修复。
清代《归绥识略》一书曾以“画屏森列”形容大青山的草木繁盛。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矿产资源丰富的大青山成为原料开采的重灾区。到上世纪90年代,大青山脚下的采石厂已增至200多家。每到春秋大风季,狂风裹挟着沙尘腾空而起,青城遍地土黄。
那些年,呼和浩特也曾花大力气植树种草,期待生态恢复。但这边种树、那边砍树、同时还开矿的恶性循环,让生态修复始终难见成效。大青山脚下哈拉沁村村民张三平说,那些年,村里的年轻人想方设法远离大青山。
马海波:那会儿,底下全都是采石场,天天就是放炮。
2012年,内蒙古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彻底关停了大青山沿线的全部采矿场,同步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河道治理、全面禁牧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时任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戈二平感慨,当年,青城人民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想修复好“破败”的大青山。
戈二平:主要是针对当时山前坡,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就把不适于耕种的土地都流转回来进行绿化。同时它腹地有一些采石场,我们进行了大力整治,全部都关了。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修复,截至2024年底,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已达142.2万亩,草地面积达到171.45万亩,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
大青山生态持续好转,马海波和同事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2021年,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成为麋鹿和普氏野马野外驯化繁育基地。马海波和同事从此多了一个身份:“超级奶爸”。
马海波:老的麋鹿对我们还是比较信任的,毕竟接触了三四年了,普氏野马也是在2021年9月份,跟麋鹿一起放归的,繁殖率还是挺高的。
大青山迎来了麋鹿,山脚下的村庄也等来了远方的客人。水泉村、水磨村等依托山林风光,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
保护区如今配备了无人机、红外相机等先进设备。马海波说,借助无人机的高空视角,既可以清晰观察到野生动物的日常活动,又不会打扰到它们栖息。山川不语、青绿作答,马海波早已笃定,画屏森列不是传说,是在他眼前一点点铺展的大青山画卷。
马海波:我们这代人要对大青山有一个担当的责任,一定要把大青山守护好,把这片林子守护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