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的烟火里,藏着一对让游客念念不忘的暖心夫妻。近日,博主“穗穗”的一则走红视频,讲透了这段温情相遇:在西街做租车生意的王立新、吴淑燕夫妇,用满桌闽南家常菜的热乎气,把萍水相逢的游客宠成了“家人”。这对六旬夫妻的故事,诠释着泉州最鲜活的市井温度,让陌生旅人在古厝红墙间触到“家”的温暖。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 文/图

王立新、吴淑燕夫妇
追出50米 生意里藏着柔软心
“妹妹,等等,给你们少20块!”穗穗和同伴夏夏至今记得那天的回头——吴淑燕阿姨一瘸一拐追了她们近50米,右脚肿得像个馒头。后来才知道,这伤是被一个18岁外卖小哥撞的。“撞人后那孩子吓哭了,说没钱赔。我哪忍心要他钱,都是讨生活的。”吴淑燕说。
这份对陌生人的“心软”,成为缘分的序章。租车三天,吴淑燕手把手教她们拧电门、看电量,超时了摆摆手说“不算钱”;王立新加了她们微信后,成了“活导航”。“开元寺旁的巷子下午晒”“车快没电了,你们记得充电”“转弯慢点,小心巷子窜出的车”“晚上记得开车灯”——这些碎碎念,让人揣在心里暖暖的。
古厝饭菜飘香 陌生人围坐成“家人”
感受到满满善意的穗穗和夏夏提出要请王立新夫妇吃饭,王立新笑着摆手:“不用请我们,来家里吃饭吧!”
两位姑娘拎着水果走进闽南老屋时,鼻尖先被香气勾住:九节虾是凌晨去菜市场抢的活鲜,花螺在盆里吐着泡,炸醋肉裹着特制的调味粉,海蛎煎的蛋香混着蒜香漫出来……足足八道闽南菜,是吴淑燕忙了大半天的成果。

一桌闽南家常菜
“胜过外面任何一家餐厅的海蛎煎,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视频里穗穗举着筷子喊。王立新开了瓶小酒,和老伴碰了碰杯,聊起半生:年轻时做装修,从给人打工到自己接活,“爬脚手架、拌水泥,30块的小活也接,攒着攒着就把日子过起来了”。说到兴起,四人举杯唱起了《爱拼才会赢》。
饭后围坐泡茶,在茶香袅袅里,穗穗觉得和这座城的距离突然消失了。
善意是双向的河 淌过古城润心田
昨日,在西街后半段的闽南石厝内,王立新正给电动车换电池,吴淑燕在旁擦车座。60岁的他和61岁的她,去年才把装修工具换成电动车钥匙:“爬不动脚手架了,租车挣点退休金,顺带交交朋友。”
交朋友的日子里,善意总在流转。

夫妻俩精心烹饪了一桌菜招待游客
来自湖北的一家三口来还车时,拎着半袋米、一瓶油:“你们人好,这些留着做饭。”东北游客看了小红书,知道老两口爱小酌,租车时特意在车把上挂了4瓶啤酒。潮汕一对夫妻来晚了,打车绕路也要来取车:“就信你们。”河北邯郸游客租了四天车,拍遍了庙宇和古厝,最后把镜头对准了巷口的这对夫妻……
就像穗穗在视频里说的:“他们的电动车能载你穿过古厝红墙,也能驶向未被商业化的温情泉州。”这座古城的珍贵,不只在攻略书的景点里,更在王立新夫妇这样的普通人身上——他们用体谅诠释善良,用真诚连接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