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郑延昭 孔莉 魏敏
在新蔡县栎城镇,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正为众多重度残疾人家庭带来新的希望。这里以专业贴心的照护服务为基础,创新推行“家属就业帮扶”模式,成为当地民生保障工作的典范。
走进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家属马守勤正细致地为卧床的丈夫喂饭,这样温馨又日常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而马守勤的身份有些特别,她既是照料者,也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受益者。

"家属以前是偏瘫,脑梗以后成了植物人,家里也没啥收入。现在的政策好了,我在这托养中心照顾他。培训了之后,每月还有2000块钱。"马守勤说。
马守勤的经历,正是托养中心创新模式的生动体现。托养中心采用“一拖二”服务模式,即一名护工负责照料两位残疾人,并且优先聘用入住者家属担任护工。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残疾人照护难题,还为家属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与照护双重负担。
“栎城镇将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协调上级资金50余万元,用于专项建设并争取运营补贴;按照‘一拖二,分类服务与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动态监管确保规范运营,让更多重度残疾人受益。”新蔡县栎城镇民政所所长徐永亮介绍,该中心集康复托养、日间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积极探索“政府兜底 + 社会参与”模式,工作人员深入村户,对肢体一二级和智力一二级残疾人进行全面摸排,依据残疾类别、程度和个人意愿,实施分类服务,被市残联授予“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

目前,该托养中心设有30间住室、60个床位,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冷暖空调、热水器、全自动护理床等设施,为残疾人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中心还配备康复室、医疗室、娱乐室等功能区域,全方位满足残疾人生活与康复需求。在生活照料上,中心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护理人员定时打扫房间、晾晒被褥;医疗保障方面,依托毗邻卫生院的便利条件,实现24小时医疗服务,并配备专业康复训练器材。目前,已有21名重度残疾人陆续入住。
“中心通过‘服务+就业’双轮驱动运转:完善60张床位设施,组建11人团队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探索‘家属就业帮扶’模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家属从事帮厨、保洁等后勤工作,经培训上岗的家属月收入2000元,实现‘托养一人、就业一家’。”栎城镇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负责人郑小飞说。
这座托养中心,不仅是残疾人生活的温馨家园,更是他们重拾信心、拥抱幸福的港湾,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困难残疾人一个也没有掉队,重度困难残疾人托养模式托起了他们稳稳的幸福。(编辑 詹云清)